知乎上线“想法”愈多的异步社区用即时内容留住用户
即时性愈来愈多地被带有社交属性的平台重视,这一次是知乎。
8 月 24 日,在新版本 App 上,知乎开启了“想法”功能内测。在“想法”中,用户可以发布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,即时、简单地记录日常灵感、思考。在动态下,设有转发、评论、鼓掌功能,用以用户间互动和讨论。
“想法”入口出现在底部通栏的第二个位置,这可以看出知乎对于这一实验性产品的重视,但更多的原因是,在试验的过程中,“想法”与问答、文章混合分发,与现有首页的阅读预期不完全契合,在某些场景中催生了不太合适的内容。
在某种程度上,这个带有各种表达形式、可与陌生人互动的产品相当于其他即时社交产品中的动态,这也是知乎做“想法”的底层逻辑——即时。
用即时留住用户
从用户互动及反馈时间上来看,无非异步社交和同步社交两种,在过去,知乎属于异步社交,一个问题之下的回答可能沉淀多年依旧有新的内容补充,但“想法”的上线,解决的是知乎用户即时性社交需求。
据知乎产品孙妍透露,知乎用户们用手机进行创作的习惯越来越高频,社区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即时分享的短内容。“在知乎,即时、轻量的分享需求真实存在。”
“想法”这一产品出现的逻辑是顺应社区里内容生产的方向和趋势,同时,这也是知乎留住用户的途径。第一,对于即时的想法和思考,能够即时地获取与其它用户的互动,而非历经时日的等待内容沉淀——用户来到平台,便能够获取最需要的内容,以此提高用户粘度。
第二,短内容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,特别是对于那些并不擅长写作,日常更习惯于阅读的用户来说,一方面是让曾经不发声的人活跃,另一方面是在挖掘了大V们的深度内容后,再开发他们的即时短内容价值,以此提高用户参与度,以及提高内容的丰富度。
第三,目前能够提供热点事件或行业专业内容讨论的社交平台并不多,在具有弱社交关系链、陌生人社交的社交生态里,“想法”或许能够成为行业热点事件发生时提供内容分析的聚集地。
即时+短内容,这或许也就是知乎创始人、CEO周源对于“想法”看重的原因,“短内容生产是有价值的场景。对短内容来说,信息流最重要,知乎会把发布功能做好,阅读体验做好。”
“想法”会形成怎样的社交形态?
但看上去目前的即时社交平台的氛围与知乎的氛围并不一致,即时社交上往往充满了自拍、晒娃、晒萌宠等个人生活内容的分享而非符合知乎调性的知识性内容。
对于这种担心,孙妍也提到大家达成了共识——关系形态决定核心创作属性。在知乎,用户之间的关系大多基于共同兴趣形成,在这样的关系氛围下,形成认真、专业的讨论更加自然。个人的生活分享,反而很难获得传播和互动。
一般而言,一个社区产品经过多年的社交关系沉淀,会形成很难改变的独特的社区文化,但同时,“想法”最终会呈现怎样的文化氛围也设计的产品思路有关。
根据“想法”下设计的转发、评论、鼓掌三个功能,用户发布的一个“想法”的热度将根据这三点综合决定,而从知乎的社交链来看,多数为陌生人社交,在熟人社交中易获得评论互动的内容在知乎或许难以取得共鸣,很难获得评论、鼓掌,分享就更难。
另外,知乎方面会选取优质“想法”进行推荐,这也就意味着平台方会对内容的走向、“想法”社区的走向进行适当的引导。
改变的不只是“想法”
除了增加“想法”功能,在最新版的知乎首页包含了“动态”、“发现”和“热门”三大板块。
在“动态”里,可以获取自己关注的用户、话题或圆桌等即时动态;在“热门”里,可以了解知乎热议内容;在“发现”里,知乎会推荐精选内容。
另外,在底部通栏的第三个位置“市场”进入,可以发现知乎新上线的“每日新知”栏目,为知乎选择一些主题下适合收听的内容打磨加工的免费音频内容。
这次的改版是知乎整个产品体系的梳理,也是产品线的补足,深度内容+结构化知识+碎片化内容,如果说在过去的一年,知乎的重点在商业化上,那么现在,知乎又开始重视整个社区体系的建立,以在视频、音频时代吸引足够多的用户。